博雅讲座预告:博雅讲座第六十七讲:《尚书·无逸》篇今古文异同与错简

发布时间:2016-10-21 | 作者:博雅学院



博雅讲座第六十七讲:《尚书·无逸》篇今古文异同与错简
时间:2016年10月25日(星期二)晚上7:30
地点:南校区怀士堂
 

讲座简介:
《古文尚书·无逸》是一篇周公告诫成王的训辞,训辞中的三宗以中宗、高宗、祖甲爲次,马融和郑玄以祖甲次于高宗,遂指爲武丁之子,《孔传》和王肃则认爲是商汤之长孙太甲。宋代熹平石经《无逸》残石出土,经排列复原,显示欧阳本今文《尚书》以太甲、中宗、高宗爲次,证明孔、王之说有文本依据。清儒因爲《古文尚书》案的牵连,对此还在左袒右袒,犹疑不定。民国间三体石经马郑本《古文尚书·无逸》出土,次序与传世古文《无逸》一致,在佐证马郑本古文前有所承的同时,确定了《无逸》今古文的不同,并使这一异同产生年代推到西汉甚至西汉以前。求证于殷商甲骨古史,校覈当今出土竹简书写格式,联系刘向以中秘古文《尚书》校大小夏侯、欧阳三家经文的脱简实例,可以确证祖甲应爲太甲,原在中宗之前,其舛乱到高宗之后系由错简所造成。夏商周断代工程殷商晚期的年代可以根据《无逸》三宗顺序修改,使年代更接近史实。


讲者简介:
虞万里,男,浙江绍兴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任特聘教授,《经学文献研究集刊》主编。兼任多个学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兼任多种学术杂志编委。主要从事经学与文献、传统语言学(文字音韵训诂)等研究。着有《榆枋斋学术论集》《榆枋斋学林》《上博馆藏楚竹书〈缁衣〉综合研究》。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近300万字。其中多篇论文、著作曾获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清华大学李学勤中国古史研究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一届全球华人国学优秀成果奖,全国古籍整理与研究奖。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    人文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