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讲座第四十九讲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谁是我们的他者?

发布时间:2013-10-14 | 作者:博雅学院

 

 

 

20131017日晚,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王铭铭老师做客中山大学博雅讲座第49讲。讲座题为《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谁是我们的他者?

讲座以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谁是我们的‘他者’?围绕着该问题,王教授以多个重要人类学家为着眼点,引导听者一同深入思考。

在引言中,王铭铭教授提出了三个割裂,即“社会与自然”、“神圣与世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割裂。在这些本身无法划出严格界限的论题下,对费孝通教授的“文化自觉”等理论的论述,要求我们要克服自身的文化偏见,在“自我与他者”中寻找文化相对主义的平衡点。紧接着,王老师着重讲述如何摆脱自我纠结,西方文化相对主义的问题。细述了波亚士与波亚士之后的三个阶段。

最后王老师以新生代人类学家的环境论作为主体,以施特劳斯研究的阿楚阿尔人为例,解释了泛亚马逊流域泛灵论宇宙论,进而这狩猎采集人的宇宙观对于西方宇宙观的冲击。

王教授认为,我们不是狩猎采集人,但我们还是要问,我们的文化是否与他们的一样亲近大自然?在对现今的强国物质主义之梦的疑问中,我们仍保持着对开篇提出的问题“谁是我们的他者”的思考。

王教授的讲座为广大师生打开了人类学视野,带听者思考“谁是我们的他者”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