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教

发布时间:2018-11-07 | 作者:博雅学院

一、教育及研究经历

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2008年8月-2009年5月)曾赴美国加尔文学院哲学系、古典系访学。2010年7月起为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师资博后研究人员,2012年6月转聘为博雅学院讲师,2014年1月转聘为博雅学院副教授。2014年9月-2015年9月为剑桥大学古典系访问学者。中国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哲学方向博士生导师。

 

二、研究方向

维吉尔研究,古罗马文学、宗教研究

 

三、讲授课程

1.拉丁语,72学时,必修。

2.维吉尔,36学时,选修。

 

四、学术论文

1.《从卢克蕾提娅到狄多:维吉尔与古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体危机》,载《外国文学评论》,2022年第1期。

2.《维吉尔的金枝》,载《国外文学》,2020年第3期。

3.《在大学本科低年级阶段开设西方古典语言课程的经验与反思——以中山大学博雅学院本科生拉丁文课程为例》,载《通识教育评论》2020年(总第七期)

4.《赫尔墨斯的摩吕与伊诺的头巾》,载《跨文化对话》(第40辑),商务印书馆,2019。

5.《维吉尔的“幻梦之门”》,载《从古典重新出发》,华东师大出版社,2015。

6.王承教,《“睡梦之门”的文本传统与现当代解释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5月出版,2013年第2期(总第106期),pp.202-214。

7.王承教,《维吉尔的灵魂转世说及其哲学意义》,《现代哲学》,2013年10月出版,2013年第5期(总第130期),pp.43-51。

8.王承教,《艰难的旅程:<埃涅阿斯纪>卷六义疏》,《国外文学》,2012年8月出版,2012年第3期,pp.68-75。

9.王承教,《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冥府结构》,《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2年10月出版,2012年第5期,Vol.30 No.5,pp.15-20。

10.王承教,《自然哲人:帕里努鲁斯的身份》,《东岳论丛》,2010年8月出版,2010年第8期(总第194期),pp.23-26。

11.王承教,《迷宫重构:<埃涅阿斯纪>6.20-35义疏》,《古典研究》, 2012年6月出版,2012年第2期,pp.48-55。

12.王承教,《“古典学与现代中国”暨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第一届年会综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3年8月出版,第三期,pp.177-179。

 

五、科研项目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史诗与帝国:维吉尔的历史重塑”(2011-24000-4109002),2011年立项,2013年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吉尔作品翻译、注释与研究”(批准号17BWW079),2017年立项。

 

六、学术奖励

2013年7月获环球时报公益基金颁发“希望英才”青年学者奖励

 

七、联系方式

Email:shermanking@126.com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241栋博雅学院(51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