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锡洪

发布时间:2017-10-10 | 作者:博雅学院

一、教育及研究经历

2009年和2012年先后获复旦大学哲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

2015年获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研究博士学位。

2015年至2020年任博雅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2021年起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研究方向

中国哲学史、四书学、宋明儒学、东亚儒学、现代新儒学、儒学宗教性问题。


三、讲授课程

1.宋明儒学,36学时,博雅学院本科生专业必修,中文系强基计划选修,2022年入选中山大学一流课程。

2.《红楼梦》与中国思想,36学时,艺术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选修、全校本科生通识选修和研究生跨院系选修,2024年入选中山大学一流课程。

3.中国哲学经典研读(朱子学),36学时,博雅学院研究生哲学专业必修、其它专业选修,本科生专业选修。

4.传习录(阳明学初阶),36学时,博雅学院研究生哲学专业选修,本科生专业选修。

5.中国哲学经典选读(阳明学进阶、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读),36学时,博雅学院研究生哲学专业选修,本科生专业选修。

6.中国哲学专题(宋明儒学与论文写作),36学时,博雅学院研究生哲学专业选修,本科生专业选修。

7.中国近世思想(生死问题与终极关怀,尤其是文学作品对相关思想的表现),36学时,博雅学院研究生哲学专业选修,本科生专业选修。

8.《四书》,36学时,中文系强基计划选修、博雅学院本科生选修。


四、代表性学术论文

专著

1、傅锡洪:《即用是体:阳明学深度解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

论文

(一)阳明学研究

1、傅锡洪:《王阳明的格物论及其与朱子的区别——兼谈陆王工夫论的差异》,《齐鲁学刊》202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3年第16期收录篇目。后以《王阳明思想中”格物“的多重含义及其特色》为题,收入《儒学与古典学辑刊》总第1辑,2023年。

2、傅锡洪:《宋至清思想转型视野中的王阳明性论》,《云南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3年第15期收录篇目。

3、傅锡洪:《从体用论、工夫论与境界论看王阳明的“无善无恶”说》,《湖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新华文摘》2022年第6期收录篇目。

4、傅锡洪:《即用是体:宋明儒学视野中王阳明“良知”的意义》,《孔学堂》2024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5年第1期全文转载。

5、傅锡洪:《王阳明的良知天道同构论》,《孔学堂》202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傅锡洪:《两种〈大学〉诠释,两种“四句教”》,《云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6期全文转载。

7、傅锡洪:《论阳明学中的“真诚恻怛”:思想渊源、工夫内涵及当代意义》,《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1年第2期全文转载。

8、傅锡洪:《王阳明“四句教”解义及辩证》,《哲学研究》2019年第7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4期部分转载。

9、傅锡洪:《论王阳明的“理生于心”:内涵、原因与工夫指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4期收录摘要。

10、傅锡洪:《阳明学的特质:以本体、工夫及体用关系为线索》,《贵州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

11、傅锡洪:《王阳明“心即理”理解的三重误解与辩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12、傅锡洪:《“本心之知”视域下王阳明“知行合一”重探》,《南昌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13、傅锡洪:《王阳明的良知天道一体论及其内蕴的幸福观》,《东南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

14、傅锡洪:《阳明学与阳明后学的演化趋向——从阳明各指点语的意义与局限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

15、傅锡洪:《良知即已发而为未发:王阳明的未发已发论探析》,《哲学评论》总第30辑,2022年。

16、傅锡洪:《王阳明工夫论演进的内在线索》,《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17、傅锡洪:《简易与真切的互蕴:王阳明工夫论的内在理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

18、傅锡洪:《论王阳明的“动静合一”——从一元两层本体工夫看》,《孔学堂》2022年第1期。

19、傅锡洪:《论“真诚恻怛”对王阳明思想的总结性意义》,《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20、傅锡洪:《良知只是一个真诚恻怛:论王阳明的哲学遗言》,《原道》总第42期,2021年第2期。

21、傅锡洪:《王阳明晚年工夫论中的致知与诚意》,《现代哲学》2021年第3期。

22傅锡洪:《王阳明中晚年功夫论的转折与连续》,《思想与文化》总第28辑,2021年第1辑。

23、傅锡洪:《“严滩四句”本意考——兼谈王阳明“本体工夫”的广狭二义》,《哲学与文化》总第48卷第7期,2020年7月号。

(二)北宋儒学研究

  1. 傅锡洪:《“形”的哲学:张载思想的一个侧面》,《哲学动态》2023年第9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6期收录摘要。
  2. 傅锡洪:《从“无极而太极”到“天理自然”:周程授受关系新论》,《哲学研究》2021年第5期。
  3. 傅锡洪:《论张载气学思想中的“性”》,《哲学门》总第43辑,2022年。

(三)朱子学以及诸家思想对比研究

1、傅锡洪:《在朱子与程明道之间:论王阳明对“先天渐教”的选择》,《学术研究》2024年第2期,《新华文摘》2024年第14期收录篇目。

2、傅锡洪:《分合之间:朱子理气论的重心及其得失》,《江海学刊》202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4年第9期全文转载。

3、傅锡洪:《朱陆王工夫论的结构差异》,《中南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1期收录摘要。

4、傅锡洪:《朱子论“未发”的若干问题辨析——就心性、动静、善恶与工夫而谈》,《朱子学研究》总第37辑,2021年第2辑,第四届南溪书院学术奖获奖论文

5、傅锡洪:《论朱子与王阳明对成己成物关系的不同理解——兼及张岳对阳明的质疑及其可能回应》,《云南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

6、傅锡洪:《论宋明儒学工夫论从胡五峰和章南轩到朱子、阳明的演进》,《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

7、傅锡洪:《伊川、朱子思想及其与陆王的会通再论——对杨祖汉先生研究的若干补充》,《鹅湖月刊》总第48卷第12期,2023年6月号。

8、傅锡洪:《朱王工夫论的异同刍议》,《朱子学研究》总第41辑,2023年第2辑。

9、傅锡洪:《朱王工夫论的结构差异——兼谈朱陆之争》,《学术研究》2022年第1期,未删节版收入《宋韵文化》总第二辑,2023年。

10、傅锡洪:《朱子的“心即理”及其与阳明的异同》,《中国哲学史》2022年第5期。

11、傅锡洪:《〈朱子学与阳明学〉对今后宋明儒学研究的若干启示》,《现代儒学》总第12辑,2023年第2辑。

12、傅锡洪:《朱陆王的工夫阶次论》,《中州学刊》2022年第10期。

13、傅锡洪:《理支撑世界的存在与运转——朱子的“理生气”与理气先后、动静再论》,《云南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14、傅锡洪:《朱陆之辩再论:理论症结、内在关联与话题选择》,《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

15、傅锡洪:《从两个文本的张力看朱子“吾与点也”诠释的多元与一贯》,《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8辑,2017年。

  • 儒学宗教性问题与东亚儒学研究

1、傅锡洪:《从中庸“鬼神”章注释看江户日本朱子学的展开与变化》,《复旦学报》2016年第5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4期收录篇目。修改后以《江户儒者的“鬼神”诠释及其转变》为题,收入《东亚朱子学新探》,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2、傅锡洪:《宋代理学鬼神论的形成——以朱子“阴阳之灵”的观念为中心》,《中山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1期部分转载。

3、吾妻重二著,傅锡洪译:《朱子学的知识体系及其在东亚的普遍意义》,《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4、傅锡洪:《论德川儒者中井履轩对儒家祭礼根源的探求》,《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4期,后收入《“四书”系统下的儒家经学与政教秩序》论文集,巴蜀书社2019年版。

5、傅锡洪:《“君子止有事人、知生学问”——陆世仪与明清之际儒家生死、鬼神论的新动向》,《安徽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6、傅锡洪:《朱熹以“气”释鬼神的思路及其分类——兼论鬼神“有无”的问题》,《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6辑,2015年。

7、傅锡洪:《“两样鬼神”何以“不是二事”——论朱熹鬼神观兼及江户儒者的质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8、傅锡洪:《阳明及其后学中的良知、鬼神与气》,《东亚与世界》(第二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9、傅锡洪:《2014年日本学界朱子学研究综述》,《朱子学年鉴:2014》,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10、傅锡洪:《惟是齐戒祭祀之时,鬼神之理著——简论朱熹鬼神观中的气与祭祀》,《朱子学刊》第22辑,2013年。

11、吾妻重二著,傅锡洪译:《周惇颐墓——其历史与现状》,《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9辑,2017年。

 

五、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重点项目“本体与现实之间:朱子思想研究”,2024—2026。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日本德川时代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2017—2022。

3、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项目(交叉学科培育项目)“现代心理学视野下的阳明心学研究”,2024—2025

4、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人才培育计划项目(青年拔尖科研人才培育项目)“王阳明思想新探”,2022—2023。

5、教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宋明时代儒学宗教性问题研究”,2017—2019。

6、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博士研究生留学基金项目—日本电通育英会奖学金项目“朱子鬼神观研究——兼及日本江户时代儒者的鬼神观”,2012—2015。

 

六、联系方式

Email: fuxihong@mail.sysu.edu.cn

通讯地址:510275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博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