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劲茵

发布时间:2018-11-07 | 作者:博雅学院

 


一、教育及研究经历

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期间曾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奖学金资助,赴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接受联合博士生培养一年(2007-2008)。

2011年9月起担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讲师、副教授,中国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研究方向

宋代政治史、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史。

 

三、讲授课程

1.资治通鉴,72学时,专业必修课。

2.礼记,54学时,专业必修课。

3.《资治通鉴》导读,36学时,核心通识课。

4.《礼记》导读,36学时,核心通识课。

5.中国历史文献研读,54学时,研究生专业必修课。

6.研究生跨学科跨领域研讨班,36学时,研究生专业必修课。

《资治通鉴》课程,2020年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四、学术论文

1.<近年日本宋史研究概况>,《中国社会科学报》8·历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09年7月2日。

2.<北宋徽宗朝大晟乐制作与颁行考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0-112页,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2010年第2期。

3.<追古制而复雅正:宋初乐制因革考论>,《学术研究》,122-129页,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研究编辑委员会,2011年第7期。

4.<宋真宗、刘后时期的雅乐兴作>,《艺术史研究》第16辑,413-437页,中山大学艺术史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5.<宋仁宗《景祐乐髓新经》考论>,《宋史研究论丛》第16辑,391-409页,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6.<北宋李照乐之论争与仁宗景祐的政治文化>,《汉学研究》(台湾)33卷第4期,213-246页,汉学研究中心,2015年12月。

7.<乐制改革所见北宋景祐政治>,《史学月刊》,49-59页,2016年1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17年第2期。

8.<司马光“中和”学说的理论困境再析——以司马光、范镇“乐中公案”为线索>,《大阪市立大学东洋史论丛》第18期,21-38页,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研究室,2017年12月。

9.<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第十七届年会综述>,《宋史研究通讯》第70期,1-11页,中国宋史研究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2017年12月。

10.<史部经典与通识教育:《资治通鉴》的多层次课堂>,《通识教育评论》第4期,144-157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

11.<天祐与天谴——宋仁宗朝的文化政策及其灾异的政治书写>,《南宋史及都城临安研究论文集》,254-279页,杭州文史研究会·杭州市政协文化史和学习委员会,杭州出版社,2021年11月。

12.<司马光《传家集》“乐中公案”书信再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119页,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2022年第1期。

13.(译文)[日]平田茂树<宋代文书制度研究的一个尝试——以“牒”、“关”、“咨报”为线索>,汉学研究(台湾)27卷第2期,43-65页,汉学研究中心,2009年6月。

14.(译著)[日]平田茂树《宋代政治的空间与结构——科举社会的“人际网络”研究》,宋学研究丛书,浙江古籍出版社,2022年12月。

 

 

五、科研项目

1.2012年度中山大学文科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宋代乐制改革研究”,中山大学,2012-2015年,负责人。

2.2016年度中山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资治通鉴》导读课程的多层次教学研究”,中山大学教务处,2016-2018年,负责人。

3.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北宋雅乐制作考论”,全国哲学社科科学工作办公室,2019-2021年,负责人。

4.2019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雅俗之辨与秩序重建:宋代雅乐的文化史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2021年,负责人。

5.201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16世纪中国南部边疆与海洋经略研究”,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2-2016年,子课题成员。

 

 六、联系方式

Email: hujiny@mail.sys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305栋博雅学院办公室(510275)